【學思踐悟十九大】破冰!40年前這項試點蘊含瞭上海改革發展的哪三條基本經驗?

摘要: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歷史,上海改革開放的序幕是從土地批租試點開始的。這段歷史是瞭解上海改革開放的一個切入點,其中蘊含瞭上海40年來快速發展的基本經驗。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顧歷史,上海改革開放的序幕是從土地批租試點開始的。土地批租打破瞭多年來的土地無償、無限期、無流通使用的行政劃撥傳統模式,探索國有土地按有限年期批租的新模式,深度發掘生產要素土地的經濟價值,拓展上海發展建設的資金渠道,由此拉開瞭中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序幕,上海也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第一個按照國際標準開展土地批租的城市。這段歷史是瞭解上海改革開放的一個切入點,其中蘊含瞭上海40年來快速發展的基本經驗。

?

從上海土地批租的過程和做法來看,有三條經驗值得記取:既勇於創新,摸著石子過河,又絕不莽撞,頂層設計努力探索;既勇於改革,又始終秉承人民利益至上的改革宗旨;既努力改革,台中電器批發商又積極開放,改革與開放是始終聯系在一起的。

?

今天來看,這是上海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和成功做法,也可以視之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

?

改革路徑:摸石子過河勇創新,頂層設計努力探索

?

上世紀80年代,上海改革開放艱難起步,摸著石子過河,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積極破冰。但是在具體操作上絕不莽撞,而是在頂層設計基礎上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探索。

?

首先,是理論和法律探索先行。此項改革在當時涉及諸多思想觀念、理論和法律問題,為減少改革的阻力,確保試點工作能順利進行,上海不等不靠,努力探索。針對當時《憲法》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這一條款,以極大的勇氣組織專傢學者通過理論探索和細致的法律研究,解釋清楚社會主義條件下土地公有權和地面權統一與分離關系問題;解釋清楚土地絕對地租和級差地租間的關系;解釋清楚國傢政府可以在憲法范圍內,按照程序將土地有限期出租給外商。這些探索為後面的改革和實際操作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法律基礎。

?聯毅家電生活館|台中富士通冷氣|台中富士通冷氣批發

其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積極改革土地行政管理,積極進行機制體制改革。無論是建立上海市土地批租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市區各級土地管理局的設置、土地使用費和住宅商品化和房租改革,還是進行全國出租土地使用權的試點、頒佈全國第一部土地使用權進入流通渠道的地方性法規《上海市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辦法》等,都是改革者們一種極富勇氣的機制體制創新,並且通過試點取得經驗,然後面上鋪開,最終走出瞭歷史性的第一步,這成為上海改革開放的一條基本經驗。從整個操作過程來看,頗有章法,既謹慎決策,理論探索,立法引領,行政操作,思路和方法又環環相扣,穩妥前行,為日後上海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提供瞭很好的樣板,可謂“深沉細膩”。從中可以看到,無論是土地批租還是上海後來的改革開放工作,在明確改革方向之後,從一開始就是在頂層設計下,以明確的目的、清晰的工作思路進行的。

?

改革目的台中家電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

?

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改革開放剛起步,實際情況與中央要求和上海民眾的呼聲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缺乏改革建設資金。1983年上海財政收入156億元,將近84%即131億元要上交國庫。“七五”期間上海基礎設施、技術改造需450億元,而地方財力捉襟見肘僅129億元。而上海在住房問題上的欠賬形成瞭民眾住房的窘狀,成為當時群眾呼聲最大的問題。勒緊褲帶不行,等靠要更不行,唯有向改革要出路。

?

土地批租改革看起來與居住民生問題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卻打開瞭住房制度民生問題改革的窗口,積累瞭破冰的經驗和資金。在土地批租試點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接下來上海順利進行瞭住房制度改革。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土地批租改革為上海住房改革積累瞭資金,盤活瞭上海的發展傢底,撬動瞭上海的下一步改革,也使得上海民眾普遍受益。

?

在土地批租改革決策過程中,涉及百姓的民生問題讓老百姓參與討論,從而充分發揮瞭民意作用。比如第一個房改方案剛剛制定好,時任上海市長朱鎔基要求趕緊發下去,讓上海老百姓討論,以便通過討論更多瞭解這項改革方案的背景和意義。民生問題向老百姓公開,讓老百姓討論和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這是當時上海的改革開放中一種普遍的工作方法,背後體現的正是人民利益至上,讓老百姓過上向往的“居者有其房”的幸福生活。而這也正是改革開放的初衷,與中央精神是高度一致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十九大強調“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些都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價值立場。

?

改革態度:大膽改革與積極開放並行

?

改革與開放始終聯系在一起,缺一不可,這是在上海改革開放之初土地批租改革工作中已經體現出來的一種意識和態度。

?

首先,借助上海與香港的關系通道,借鑒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模式。1986年上海市就派出瞭由時任市委常委曾慶紅為顧問、夏克強副市長為團長的房地產和港口考察團赴香港考察。在香港,考察團學到瞭很多市場經濟下房地產管理的運作方法、相關機制體制和法律制度,開拓瞭視野,也更新瞭觀念。土地批租改革期間,朱鎔基市長邀請瞭梁振英等專傢為顧問,梁振英和當時的市領導江澤民、朱鎔基、黃菊等有著很好的互動關系,時常為土地批租的具體工作在香港和上海之間來往。梁振英提出瞭房地產市場信息化問題、公房政策問題等,朱鎔基市長當時說對他很有啟發。據上海土地批租辦公室副主任王安德回憶,當時第一份標書就是梁先生全文翻譯的。同時,簡福飴先生、劉紹鈞先生、羅康瑞先生等一批香港商界房地產界的著名人士也在地塊測量、地產稅收和房地產投資和信息等方面深度介入,提出瞭很多的專業建議,他們具有很強的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給予上海土地批租改革很大的幫助。後來,他們成為與上海乃至全國改革開放有著密切關系的著名人士。

?

其次,樹立全球視野。當時上海在認真研究世界各地區土地制度的前提下,已經有瞭明確的按照國際規則辦事的意識。借鑒香港土地批租操作規則和操作方式,探索出一條新改革路徑,而更深遠的目的在於日後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和世界經濟中。即使是在剛剛籌備土地批租改革工作時,上海的目光就已經不是局限在上海和中國,而是瞄準瞭世界。據梁振英回憶:有一天,會有很多外資來上海投資房地產的,所以我們搞瞭英文的翻譯本。王安德說,這從概念上給瞭我們一個啟迪,這個市場要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來建立。1988年8月8日上海進行瞭國際招標,按照國際規則,成功轉讓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26號地塊,在國內外引起瞭強烈反響。全國首塊以國際招標方式批租的地塊在上海出現,這是中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與國際慣例、市場規則的首次對話。

?

從上世紀80年代上海土地批租改革試點開始,至今已經40年瞭。上海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從研究、決策到試點取得成功,形成瞭土地批租的上海模式,為國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積累瞭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促進瞭上海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這段歷史,不僅為今天紀念改革開放40年提供瞭一份活生生的史料和極好的教科書,更重要的是,總結改革開放源頭土地批租的經驗,對於今天落實十九大精神,改革開放再出發和上海繼續當好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

(作者為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本文是其在《破冰:上海土地批租試點親歷者說》出版座談會暨首發式上的發言。)
arrow
arrow

    lph379b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