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濕地保護修台中市化糞池清理復制度實施方案

北極星環保網來源:北極星環保網2017/12/1 8:51:13我要投稿

所屬頻道: 環境修復關鍵詞:濕地修復生態文明建設河北

北極星環保網訊:日前,河北省政府印發《河北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北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河北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1月30日

河北省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9號)精神,根據《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冀發〔2015〕19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構建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的戰略定位,建立和完善濕地保護修復制度,全面保護濕地,強化濕地利用監管,加快推進重要濕地修復,加強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監測和評估,提升濕地保護意識,為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則。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維護濕地生態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續性;堅持全面保護、分級管理的原則,將全省所有濕地納入保護范圍,重點加強重要濕地和自然濕地的保護與修復;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負總責,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濕地保護與修復;堅持綜合協調、分工負責的原則,充分發揮林業、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住房城鄉建設、農業等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協同推進濕地保護與修復;堅持註重成效、嚴格考核的原則,將濕地保護修復成效納入對各級政府領導幹部的考評體系,嚴明獎懲制度。

(三)目標任務。實行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到2020年,全省濕地面積不低於1413萬畝,其中,自然濕地面積不低於1042萬畝,新增濕地面積3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43%以上。嚴格濕地用途監管,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增強濕地生態功能,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全面提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台中抽化糞池

二、建立健全濕地分級管理體系

(一)建立濕地分級體系。根據生態區位、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將全省濕地劃分為國傢重要濕地、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列入不同級別濕地名錄,定期更新。國傢重要濕地(含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由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發佈。省級重要濕地名錄和一般濕地名錄的確定及其調整,由省林業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經專傢論證後公佈。研究制定省級重要濕地、一般濕地認定標準和管理辦法;公佈第二批省重要濕地名錄和一般濕地名錄。(省林業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參與,市、縣政府落實。以下均需市、縣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二)探索開展濕地管理事權劃分改革。待國傢重要濕地管理事權劃分改革方案出臺後,研究制定我省省級重要濕地和一般濕地的事權劃分。(省財政廳、省林業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

(三)完善保護管理體系。省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指導全省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各市、縣政府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對國傢和省級重要濕地,要通過設立國傢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方式加強保護,在生態敏感和脆弱地區加快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建設。加強各級濕地保護管理機構的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與濕地保護需求相適應的管理機制,創新濕地保護管理形式,夯實保護基礎。(省林業廳、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

(一)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各市、縣要按照全省濕地面積的管控目標逐級分解落實。合理劃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濕地范圍,明確納入濕地名錄的濕地要落實到具體地塊,明晰 四至邊界 ,全部建檔立冊,上圖入庫。經批準征收、占用濕地並轉為其他用途的,用地單位要按照 先補後占、占補平衡 的原則,負責恢復或重建與所占濕地面積和質量相當的濕地,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省林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濕地生態功能。按照國傢濕地生態狀況評定標準,從影響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水量、水質、土壤、野生動植物等方面,科學評價濕地生態狀況。到2020年,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不低於75%,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全省濕地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不減少。(省林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建立濕地保護成效獎懲機制。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濕地保護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成員承擔主要責任,其他有關領導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要將濕地面積、濕地保護率、濕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指標納入本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等制度體系,建立健全獎勵機制和終身追責機制。(省林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參與)

四、加強濕地利用監管

(一)建立濕地利用管控機制。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確定各類濕地功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國傢和省級重要濕地,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濕地,禁止侵占自然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復。禁止擅自占用、圍墾、填埋或者排幹濕地;禁止擅自取用或者截斷濕地水源;禁止破壞水生動物洄遊通道或者野生動物棲息地;禁止擅自采砂、取土;禁止向濕地違法排污;禁止撿拾鳥卵,捕獵野生動物;禁止破壞或者移動濕地界標、圍欄、圍網等保護設施;禁止其他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或者改變濕地用途的行為。(省林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規范濕地用途管理。貫徹落實國傢濕地相關資源的用途管理制度,合理設立濕地相關資源利用的強度和時限,避免對濕地生態要素、生態過程、生態服務功能等方面造成破壞。進一步加強對取水、污染物排放、野生動植物尤其是魚類等水生動物資源利用、挖砂、取土、開礦、林木采伐、引進外來物種和涉外科學考察等活動的管理。(省國土資源廳、省林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嚴肅懲處破壞濕地行為。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依法對濕地利用進行監督,對濕地破壞嚴重的地區或有關部門進行約談,探索建立濕地利用預警機制,遏制各種破壞濕地生態的行為。依法查處非法、過度利用和各種破壞濕地資源的行為。探索建立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執法機制。各級政府濕地保護管理相關部門或濕地保護管理機構要加強對濕地資源利用者的監督。(省林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水利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首頁12下一頁


投稿台中通馬桶聯系:周先生0335-3995125 18633537775新聞投稿咨詢QQ: 410357266

郵箱:zhouhe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arrow
arrow

    lph379bt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